2025年9月28日星期日

自住房賣出稅務差這麼大 : 加州只收 $500,華盛頓州卻收 $22,000?

最近我們的 Team 在做一個和房屋買賣交易有關的專案,主題是 Settlement Statement(結算報表)。我們一位 Developer 沒有買賣過房子,對於房貸(Loan),第三方信託(Escrow),資本利得(Capital Gain),過戶登記費(Recording Fees)幾乎沒有概念。

他是一位年輕有為的單身漢,從小從南韓移民到美國。我們合作非常融洽,在專案中也常交換生活經驗。我向他簡單講解了我所知道的流程以及買賣雙方會遇到的費用。

我跟他說:您知道華盛頓州賣房要交的稅,通常比加州多很多嗎? 他很驚訝,也讓我意識到 :這些稅務對很多技術人員或屋主來說,其實是模糊地帶。

更有趣的是,我發現很多華人房地產經紀人很喜歡拿西雅圖和爾灣做比較。但他們比較的往往是房價,學區,生活品質,卻很少談到賣房時要付出多少稅 ?

那我就來比較一下 : 當自住房賣出時,華盛頓州真的比加州要交更多稅嗎?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更多人了解這個問題。

情境設定(夫妻共同報稅自住房)

  • 家戶所得:20
  • 購入價:70
  • 售價:120 / $130 / $150
  • 資本利得:50/ 60/ $80
  • 符合 IRC §121 排除條件(免税額50

情境一:售價 120,資本利得 50(剛好符合排除額)

BRKBellevue / Redmond / Kirkland, WA

  • 聯邦資本利得稅:$0(符合 IRC §121 排除 50
  • 州級資本利得稅:$0(華盛頓州不課房地產利得稅)
  • 房地產交易稅:約 $22,080REET 1.84%,依成交價課稅)
  • 總稅負估算:約 $22,080

Irvine(加州)

  • 聯邦資本利得稅:$0(符合 IRC §121 排除 50
  • 州級資本利得稅:$0(排除後無剩餘利得)
  • 房地產交易稅:約 $500(紀錄費,無 REET. 主要為過戶稅與登記費,金額低)
  • 總稅負估算:約 $500

加州賣房只要繳交約 $500 元;華盛頓州卻要交約 $22,080。這筆費用叫做 REET

REET 是什麼?

REETReal Estate Excise Tax)是華盛頓州針對房屋成交價課徵的交易稅不論你是否獲利,都必須繳交。稅率採累進制。King County 常見總稅率約 1.84%。成交價越高,稅率越高。


情境二:售價 130,資本利得 60(超過排除額 10

BRKKing County, WA

  • 聯邦資本利得稅:約 $15,000$100K × 15%
  • 州級資本利得稅:$0(華盛頓州不課房地產利得稅)
  • 房地產交易稅:約 $24,000REET 1.84%,依成交價課稅)
  • 總稅負估算:約 $39,000

Irvine(加州)

  • 聯邦資本利得稅:約 $15,000
  • 州級資本利得稅:約 $6,000–$8,000(依應稅所得級距)
  • 房地產交易稅:約 $500(紀錄費,無 REET
  • 總稅負估算:約 $21,500–$23,500

情境三:售價 150,資本利得 80(超過排除額 30

BRKKing County, WA

  • 聯邦資本利得稅:約 $45,000$300K × 15%
  • 州級資本利得稅:$0(華盛頓州不課房地產利得稅)
  • 房地產交易稅:約 $30,000–$35,000REET 分級上升,成交價超過 $1.5M
  • 總稅負估算:約 $75,000–$80,000

Irvine(加州)

  • 聯邦資本利得稅:約 $45,000
  • 州級資本利得稅:約 $12,000–$15,000(依應稅所得級距)
  • 房地產交易稅:約 $500(紀錄費)
  • 總稅負估算:約 $57,500–$60,500

加州賣房仍需支付的費用(非稅務)

  • 仲介佣金:2%–5%(最大支出)
  • Escrow 費用:約 0.3%
  • Title Insurance:約 $1,000–$2,500
  • Recording Fee:約 $500(唯一政府收費)
  • 修繕與佈置:視情況而定
  • 零星費用:公證,快遞等

從一張結算報表開始,我們看見了稅務邏輯的差異

加州的稅負來自資本利得稅,但若資本利得在 50萬以內,幾乎免稅。華盛頓州雖無資本利得稅,但房地產交易稅(REET)是直接從成交價課稅,金額不容忽視。當資本利得超過50萬免稅額時,加州的州稅開始發揮影響力。而華盛頓州則靠交易稅拉高總稅負。

搬家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犧牲

從西雅圖搬到爾灣,總是有些犧牲。賣掉房屋時,繳了兩萬多元的 REET 稅,當然覺得心痛。新家的空間變得比較小,但孩子喜歡加州的陽光,不再花粉過敏。雖然加州陽光稅高,但換來孩子健康的身體和能參與各種戶外活動的自由,我們覺得非常值得。

2025年9月24日星期三

Cheese Burger 不是素食 : 印度同事的美國初體驗

你知道嗎 ? 對很多剛來美國的印度朋友來說,Cheese Burger 是一場誤會的開始。

Cheese Burger 不是素食

在美國我和印度人一起工作超過15年了。這些年來,常聽他們分享剛來美國時的趣事。大部分的共通點都是 : 第一次去美國的漢堡店,都會點一個 Cheese Burger。結果拿到的卻是一個Beef + Cheese Burger漢堡,當場傻眼。


他們是素食者,原以為 Cheese Burger 就是起司夾麵包,完全沒料到 Cheese Burger在美國文化裡,幾乎等同於Beef + Cheese Burger。自從那次之後,他們點餐都格外小心,有人乾脆直接說 : Cheese without meat!

我也問了雙寶: 你們在外面吃的 Cheese Burger,裡面只有 Cheese 嗎?兩人異口同聲 : 還有 Beef ! 這種文化誤會,真的很常發生在剛來美國的印度朋友身上。

多樣化的飲食選擇:肉海鮮雞肉與羊肉

除了點餐誤會,我也觀察到,許多印度同事在美國生活多年,仍很少主動品嚐其他亞洲食物(越式,韓式,日式,中式,台式)。多數人習慣吃印度料理。只有少數來自東印度地區的同事不是素食者,他們甚至會吃豬肉。我第一次聽到時還嚇了一跳。

除此之外,也有些同事可以接受海鮮,有些只吃雞肉,有些則吃羊肉。這種選擇,可能是文化素食者在宗教與生活習慣之間的妥協方式吧。


如果想和印度同事聚餐,最好的選擇就是直接吃印度料理。不但他們高興,也能順便學習印度飲食文化。這是最好的選擇!

延伸閱讀:

2025年9月17日星期三

創辦人逆襲 : Anthony Hsieh 與 loanDepot 的董事會風雲

我為什麼會知道這些 ? 因為搬來南加州前,我曾在 loanDepot 遠距工作過一段短暫時間。 高利率讓很多房貸公司裁員。因此我也認識不少優秀的同事,他們陸續離開了。

我離開後一直關注 loanDepot 的動態,有時候真的像在看清宮劇 : 權力更迭、派系角力、創辦人逆襲。一場從董事會鬥爭到創辦人回歸的真實故事,揭示了台灣移民在美國企業治理中的堅持。


創辦人來自台灣

Anthony Hsieh 出生於台灣,年幼時移民美國,從零開始打拼,成為美國房貸科技的先驅之一。他創辦了 loanDepot,打造出全美第二大零售房貸機構。

他一直強調Rocket Mortgage loanDepot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有媒體甚至形容他打造的是房貸界的 Lyft,對抗 Rocket Mortgage 這個房貸界的 Uber


CEO 更替與角色轉換

2022年,Anthony從外面找了 Frank Martell CEO,自己轉任Executive Chairman (執行主席),打算退居策略角色。Frank 上任後推出 Vision 2025,主打效率與成本控管的改革計畫。它強調技術升級與裁撤重組,確實在財務上達成了目標,但也引發了文化與創新上的爭議。

其中最具爭議的一點 : Frank 在執行 Vision 2025 時,裁撤了多位由 Anthony 任命的高階主管與技術團隊成員,包括曾參與 mello 平台開發的核心人物。 這不僅是成本控管,更像是清除國王的人馬,引發內部震盪。

Proxy Fight 爆發:挑戰董事會

Anthony雖然不再參與日常營運,他仍透過Chairman of the Board(董事長)角色推動創新,維護創辦人文化,並持續影響公司策略與治理方向。 Anthony Vision 2025 的方向表示保留,認為公司過度裁撤,忽略創新與市場策略。

2023年初,他認為董事會缺乏市場應變能力,需要新視野與專業背景。他提名 Steven Ozonian進入董事會,取代 Pamela Patenaude。他跳過董事會的正式提名流程,直接向股東發信,表示將用自己擁有的 57% 投票權強力推動提名。發起 Proxy Fight。董事會震怒,批評他破壞程序,試圖繞過公司評估機制。


職位變動與妥協結果

董事會隨後以 5:2 投票解除他的Executive Chairman主席職務,只保留Chairman of the Board身份。雙方達成妥協,Ozonian 成功加入董事會,Anthony 鞏固股東影響力,董事人數從 9 人減至 8 人。


低調布局策略等待

2023–2024 年間,他保持低調,但持續布局,等待時機。

20253月,他以象徵性年薪 $1 重返管理層,擔任 Mortgage Originations 執行主席。

CEO 過渡與正式回歸

20256月,Frank Martell 宣布卸任 CEOAnthony 開始暫代職務。

2025727日,loanDepot 正式任命 Anthony 為永久 CEO。創辦人全面回歸。

原先 Frank Anthony 親自延攬來擔任 CEO,照理說應該是信任有加。但三年下來,Vision 2025 的裁撤與文化斷裂,讓人不禁感嘆 : 一山難容二虎。

這場治理風雲不只是權力的交錯,更是信任的考驗。經歷這一輪教訓,Anthony 未來是否還會選擇相信他人,或是親自掌舵到底? 只有他心中知道。 

2025年9月14日星期日

面試後到底要不要寫感謝信?我以前也覺得沒差

今年一月底,公司裁了不少人。一位前同事非常喜歡公司的遠距工作文化,於是鼓起勇氣重新申請另一個職位。她說面試了兩次,氣氛都不錯,感覺也順利。

我提醒她:既然面試不錯,隔天早上記得寫封感謝信給面試官,這點很重要。她猶豫了一下,最後沒寫。結果沒錄取!

我以前年輕才俊時(好噁心),總覺得科技業主管根本不在乎這種形式。要你就是要你,不要你,寫再多也沒用。直到視茫茫、髮蒼蒼而齒牙動搖時,才慢慢看開。不少主管,還真的吃這一套。


尤其 2022 年那段時間,我為了搬到南加州,積極尋找遠距正職工作。不管有多少面試,只要一面試完,隔天早上感謝信一定準時寄到面試官信箱。禮多人不怪。面試了不少家公司,當然也有沒錄取的,也有我自己拒絕的2 Offers。反正就多應徵,多面試,累積經驗。這種節奏,讓我更清楚自己要什麼,也更熟悉各種面試風格。

印象特別深刻那次是五位面試官一起遠距面試我,氣氛不錯。我也覺得自己表現得還可以。隔天上午,打鐵趁熱,寫了一封感謝信寄給所有面試官。結果當天下午就接到 Recruiter 的電話,說謝謝您寄出來的 Email。所以我也拿到 Offer Letter


為什麼感謝信還是值得寫?主管不一定因為這封信錄取你,但可能因為這封信記得你。面試官也有感受。尤其是多人面試的情況,感謝信可以幫你在一堆候選人中多一點辨識度。可以算是競爭激烈時的小加分。當然,能不能拿到 Offer,還是得靠實力。但這種小細節,真的可能是關鍵差異。

當我和前同事說好上述發生之事後,她當然是有點後悔了。就像我當初年輕感覺一樣 : 科技業主管根本不在乎這種形式。要你就是要你,不要你,寫再多也沒用。

職場上,有些事情不是必要,但卻是值得。感謝信不能保證你一定會拿到 Offer,但它是一種讓人記住你的方式。年輕時總以為實力才是全部,後來才發現,細節往往決定成敗。

如果你正在找工作,面試完後不妨花個30分鐘寫封感謝信。它不一定會改變結果,但它可能會改變你在別人心中的位置。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自訂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