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美國觀點看台灣」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美國觀點看台灣」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6月8日星期日

質疑台灣履歷表需檢附照片的做法

最近看了幾篇部落格文章,發覺有不少人在討論對台灣應徵工作時要檢附照片的做法,因而感到不悅。台灣的就業網站如 104 人力銀行現在都有照片的功能,很多企業也要求應徵者要檢附照片,這似乎證明了一件事: 在台灣應徵工作需檢附照片似乎是事在必行。

如果我能力很好,但卻長的又矮又醜又胖,那似乎我應徵工作需檢附照片是否就會被 HR 淘汰出局? 這件事使我想起我台灣研究所的同學,他曾經當過某銀行的 HR ,專門招募銀行員工。他和我說過他要嚴格把關,所以他錄取的女銀行職員都很漂亮(我也曾經看過) 。這是否是公司 HR 的政策或是個人行為,我並不清楚。

那時我有一位認識的學妹,她想要應徵銀行的職位,我就和她開玩笑說: 因為你長的不夠漂亮,小心照片寄去後,馬上就被淘汰出局了。她和我說 : 真的嗎? 我就把上述的事和她說,她絕得不可思議。我和她說不然你去那家銀行看看是否她們的女銀行職員大部分都是很漂亮的。你還是可以試試看,不要放棄。

上述這種以貌取人的 HR 到底多不多,我真的不知道,但是有些產業卻是要以貌取人(如空姐,接待人員,模特兒) 。若男性 HR 或男性主管看到漂亮的女應徵者的照片是否會增加她們錄取的機會? 我只能說: 很有可能。既然第一眼就會增加錄取的機會,那是否對其他人因此造成不公平的機會? 那是否檢附照片是一個正確的做法?

在美國的就業網站如 Monster, Careerbuilder, Dice, hotjobs 都沒有提供照片的功能。在美國寄英文履歷表也不用檢附照片,我也沒遇過公司 HR 和 recruiter 說要檢附照片,是因為我是資訊人員嗎? 我其他非資訊人員的朋友也沒遇過此項狀況,這是否代表檢附照片在找工作根本就不是重點呢? 我現在會反問這些台灣企業的 HR : 請問你們檢附照片的做法及目的為何? 若是你們主觀上以照片來判定一個人錄取的標準,是否已經違反就業平等原則?

看了幾篇部落格在討論應徵工作要檢附照片的做法,現在有感而發。我認為檢附照片是一個膚淺的做法。台灣就業網站所提供照片的功能,我個人覺得已經違反就業平等原則,不值得鼓勵!你認為呢?

延伸閱讀:
5 Items to NEVER Put in Your Resume
在美國工作離職時會有離職證明嗎?
美國找工作撰寫英文履歷表的一些迷思
從美國工作觀點看台灣寫工作週報的可行性
要先學會適應工作環境, 而不是要改變工作環境
從美國工作觀點質疑台灣找工作檢附自傳之方式
25 Things You Should Never Include on a Resume - HR World

2008年5月27日星期二

在美國關閉信用卡帳號不用寄回發卡銀行

在台灣工作時曾經申請了幾張信用卡,但是若要關閉信用卡帳號,其客服人員都一定會要求要將卡片剪掉並寄回。雖然我不知道銀行程序如何,但是我那時覺得這根本是增加消費者的負擔及增加銀行業務的負擔。受惠的只有郵局。

我在美國從 2001 年至今, 已陸陸續續申請 20+ 張信用卡,有時候覺得有些信用卡的優惠條件已較其他信用卡差(如現金回饋低) , 就會打電話至銀行說明要關閉信用卡帳號。到目前為止,我還沒遇到客服人員要求我要將卡片剪掉並寄回,他們都說: 你的帳戶已關閉,你自己可以將卡片剪掉(destroy) 。

很多人說關閉信用卡帳號會影響信用分數,這一點不是真的。只要你每月準時付款,信用分數自然上升。保持良好的信用分數才是最重要的!

延伸閱讀:
如何善加利用不同信用卡
在美國你會將存款存在虛擬銀行嗎?
用WaMu 信用卡可免費知道自己信用分數
從美國觀點質疑台灣的網路銀行需輸入身分證號碼之方式

2008年5月3日星期六

在美國工作離職時會有離職證明嗎?

大家都知道在台灣你要換工作時,你即將要去服務的公司會向你要一些資料,如學歷證明,離職證明。有些公司甚至會向你要 Offer Letter, 其目的是看你有沒有謊報薪資。我在台灣曾經問過以前 HR 的同事這個有趣的例子, 她和我說: 如果公司要看你以前的 Offer Letter,這家公司也是好笑,並沒有值得過人之處,因為用人不疑。她那時建議我說, 以後遇到這種狀況, 應該要用年薪去談, 而不是用月薪。

在美國工作時, 如果是要辦 H1B 簽證, 那時的 HR 和我們說: 辦理文件一定要有外國的離職證明。但是在美國工作, 你需要給你即將要去服務的公司離職證明嗎? 答案可能因人而異。

我曾問過幾個不少的華人及老美朋友,他們都說:公司都是給 Offer Letter, 沒有聽說會主動給你離職證明的。如果你要離職證明, 算是特例, 你可能要自己去向 HR 申請。我猜可能是因為每年報稅時,會有去年公司發出來的稅表 (W2 Form),去證明一切吧。那美國公司會向你要以前的 Offer Letter 嗎? 他們也都說沒有,有時會有 Background Check。我曾經做過 Background Check, 也是要看 W2 form, 完全沒看離職證明。他們和我倒是還沒遇過公司要向你拿離職證明的。這一點你們驚訝嗎?

在美國離職證明很重要嗎? 感覺好像也很重要, 但是若以 W2 form 來說的話, 似乎又比離職證明重要多了。若你要回台灣發展, 不論如何還是記得拿一份離職證明吧。我倒是有一位台灣的朋友, 她以前在美國工作過, 因為她本身唸的是 HR,所以她每次離職時還是會向公司要離職證明,聰明吧!

若你在美國工作,你現在所服務的公司在你離職時,會主動給你離職證明,或是你即將要去服務的公司會向你要離職證明,請告訴之,我是很好奇的。

延伸閱讀:
分享一些 H1B 簽證的消息
美國找工作撰寫英文履歷表的一些迷思
從美國工作觀點質疑台灣找工作檢附自傳之方式

2008年4月9日星期三

在國外申請臺灣銀行的信用卡,銀行可以將信用卡寄到國外嗎?

記得去年回台灣時,曾經打電話詢問 2 家銀行的服務人員:我現在人在國外出差, 若想申請你們銀行的信用卡,是否你們可以將信用卡寄到國外給我? 結果答案是: 沒有提供此項服務。為何沒有提供此項服務呢? 我猜主要是銀行有其風險考量點,怕有呆帳發生!

因為時代再變,如果我是銀行信用卡的主管.我會想要拓展海外市場, 當然也要有一個健全的方案才行。現在很多台灣留學生在美國根本沒有辦法申請美國的信用卡,若將信用卡寄給這些學生,是否可以為銀行增加業務呢? 其次, 台灣人有幾百萬人在中國大陸, 在中國大陸外匯管制的前提下,將信用卡寄給這些在大陸想申請信用卡的人不是也很好嗎? 這些人往返中港台三地, 信用卡其實是一項商機。

我2002年畢業時,準備從美國回台灣,但還是很想申請一張美國的信用卡。我和美國的某一家銀行說, 我準備出差到台灣,可能要在那裡待個半年,你們是否可將信用卡寄到台灣的住址。原本我只是姑且一試的心理,沒想到他們真的從美國寄到台灣,真是讓我印象深刻。可能是我信用分數不錯的原因吧!

現在還可以將信用卡寄到台灣嗎,我並不清楚。但是以銷售的眼光來看,當客戶有需要時,不能說 No!更何況銀行只是浪費郵資寄到國外,只要客戶刷了幾筆,銀行的利潤不也就回來了嗎?

若是你知道台灣有那一家銀行可以將信用卡寄到國外給客戶,請告訴我。我感激你!

延伸閱讀:
用WaMu 信用卡可免費知道自己信用分數

2008年3月28日星期五

美國商店並不挑剔信用卡簽名字跡

上次回台灣時曾去金石堂買書,結帳時我拿信用卡刷,結果店員說:先生你的字跡好像和後面簽名不太一樣。聽到這個回答,我突然愣了一下,而且也回憶起大學時代在台灣用信用卡時的狀況。我真的很佩服這些店員敬業的精神。

台灣這幾年可能受到詐騙集團的影響,才會如此小心。只不過一個人的簽名字跡應該有時會和信用卡簽名字跡不一樣。那時我和店員說,我的字跡變了,如果寫不出來也不要怪我,不然我拿身分證給你看總可以吧。

也許是國情不同,我在美國尚未遇到要比對字跡的情況發生。不管是美國商店,華人餐廳, 美國餐廳都是一樣,根本不會講究信用卡簽名字跡,只不過有時店員會要求拿出駕照來核對姓名。這一點也無傷大雅。

以前和我同學及他的女友去吃飯,要結帳時,我同學拿出他的信用卡,他女友簽他的名字,其目的主要在試探是否會有比對字跡的情況發生,結果也沒任何問題。所以我真的很佩服台灣這些店員注意信用卡安全的精神。

在美國若是信用卡被盜刷,若當事人覺得筆跡不是他的,他是否可以像台灣以信用卡簽名字跡不是我的為理由,拒絕賠償?這一點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所知道的案例是: 我同事的信用卡被盜刷,他馬上打電話給信用卡公司,說明他沒有刷,並請求重新換一張卡或是關掉此帳戶,銀行馬上辦理,損失銀行自己承擔。

如果是你刷信用卡,你會喜歡讓店員比對信用卡簽名字跡嗎? 若以安全考量,我很佩服台灣店員的敬業精神。

延伸閱讀:
在美國用信用卡套利
如何善加利用不同信用卡
你曾經莫名氣妙的被美國的銀行扣過手續費嗎?

2008年3月12日星期三

從美國觀點質疑台灣的網路銀行需輸入身分證號碼之方式

最近因工作需要在研讀一些有關資訊安全,駭客攻擊的手法,覺得很有趣。我在台灣的朋友,有很多人很會寫程式,但是大部分的人並沒有涉獵這方面的知識,包括我在內。我發覺一個重要事實: 要抵擋駭客攻擊自己的程式碼之前,先開始學會駭客攻擊的方法。

讀了一些文章之後,我心中突然有一個有趣的想法:為何台灣的網路銀行要輸入身分證號碼呢 ? 我看了台灣幾家網路銀行的網站,發覺它們設計的模式普遍要同時輸入身分證字號, 用戶代號, 密碼。三欄全對才會放行。

那美國的網路銀行又是如何? 比較不好的網路銀行只要輸入用戶代號, 密碼就會放行。比較安全的網路銀行需輸入用戶代號, 密碼之後,要回答一些個人曾經設定的問題, 如社會安全號碼(但只有後面四碼),你住的城市為何,你最喜歡的朋友名字, 最後還要輸入一些影像隨機碼之後才會放行!

如果將台灣的身分證字號比喻成美國的社會安全號碼或是駕照號碼,台灣的網路銀行提供輸入身分證號碼的方式已經給駭客攻擊的機會! 難道台灣的網路銀行不能學上述我提及這些美國網路銀行的方式嗎?

為何台灣的網路銀行提供同時輸入身分證字號, 用戶代號, 密碼的方式會給駭客攻擊的機會呢? 我發覺有不少銀行會將身分證字號作為判定標準, 若連續輸入三次,此帳號就會被關閉。現在網路上一大堆驗證台灣身分證字號的軟體很多,只要駭客輸入身分證字號, 若此身分證字號曾在此銀行開戶過, 就可以將很多人的帳號關閉,嚴重者會讓系統當機。這只會增加銀行的負擔。

就我所知,像國泰世華銀行對輸入三次不正確而導致帳號關閉的話,重新申請要收手續費。如果你的帳號不是你輸入卻導致帳號關閉,又要叫你交手續費,你覺得合理嗎?你現在認為三次輸入失敗將帳號關閉是一種好的政策嗎? 我不知道為何台灣的網路銀行一定要將身分證號碼當作標準,因此我質疑它的可行性。

台灣的網路銀行為何不學學上述我提及的方式,將身分證號碼放在個人曾經設定的問題中。只要用戶通過用戶代號, 密碼後,再用身分證號碼及一些個人問題驗證,這樣安全不是會提高很多嗎 ? 別人在網路銀行上, 即可試你的身分證號碼,你覺得對嗎? 你會覺得這是合理的嗎?

延伸閱讀:
從美國工作觀點看台灣上班打卡制之可行性
從美國工作觀點看台灣寫工作週報的可行性
從美國工作觀點質疑台灣找工作檢附自傳之方式
3 failed login attempts block your account—a good idea?
感恩節回台學習之旅(2): 銀行補摺及結清篇—發覺國營台灣銀行資訊系統真爛

2008年3月4日星期二

從美國工作觀點看台灣上班打卡制之可行性

回美國工作快三年了,待過一些大大小小的公司。依照我的經驗來看,我發覺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在台灣,美國所待過的華人公司中都有規定:上下班需要打卡 (有些是上班打一次卡,下班不用打卡) 。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已變成這些公司的文化。

我在美國當 IT Consultant 的日子中,到目前為止,我還沒遇過有一家美國公司實行上下班打卡制。前一陣子,我和一位新進的同事聊天。他來自台灣,但從來沒在台灣工作。他和我說: 他來美國將近 10 多年了,待過不少美國公司,他從來就不知道打卡制這個東西。 我問他二個簡單的問題:

1. 你以前待過的公司可以不經過請假手續,向同事或老闆說一聲,便可離去嗎?

2. 若你今天有事,你以前待過的公司可以讓你在家工作嗎?

他和我說: 只要是美國有制度的公司,都很有人性,上班很有彈性,你只要把事情做完即可,有事在家工作也很正常啊。聽他一說完,我心有同感。因為我待過的美國公司,正如他所言。你們現在會覺得這很驚訝嗎?

若老闆或員工今天家裡有事(不論是公事或私事),他們會事先發一封 Email 和自己的組員說今天何時進公司,幾點會離開,或幾點會上網處理事情。時間一切很自由,根本不需要請假。若你現在待的公司可以允許你這樣做,我佩服您。

既然老美公司可以做得到上班不用打卡制,那為何台灣的公司做不到呢? 為何一定要墨守成規,不知變通呢? 你們很怕員工懈怠,所以才推行上班打卡制嗎? 若是, 那美國公司為何不怕?

當你已習慣不用打卡制的公司,你仍然會認為有打卡制的公司是對的嗎? 答案可能也許因產業而定,所以我質疑它的可行性!

若你在美國工作,而且上班要打卡,我會請你注意下列事情:

若你是公司的全職人員,但你們公司卻是以時薪來計算薪資。若你有超時加班,千萬不要忘記向你的公司索取加班費,因為這是美國法律規定。

延伸閱讀:
美國薪資的發放日期及方式
請問你有在美國的工作經驗嗎?
美國找工作撰寫英文履歷表的一些迷思
從美國工作觀點看台灣寫工作週報的可行性
從美國工作觀點質疑台灣找工作檢附自傳之方式

2008年1月26日星期六

從美國工作觀點質疑台灣找工作檢附自傳之方式

相信大家對台灣找工作需檢附自傳都很熟悉!這種自傳制度真的對公司是很重要嗎? 我10多年前剛畢業時,曾經投了一份履歷表至某一家銀行,附上手寫的自傳(那時的銀行自傳格式一定用手寫)! 過幾天我想要知道其進度為何,於是我打電話詢問相關事宜,居然那位小姐和我說: 我們現在正在評估中,也要看自傳寫得好不好?

我心中的念頭就是:
1. 你們如何評估自傳寫得好不好?
2. 難道手寫的自傳也要看是否工整漂亮嗎?

10年過去了,這種檢附自傳的方式已經成為台灣人在台灣找工作的主要方式,也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觀點, 也沒有人去質疑它的可行性? 現在我質疑它的可行性!

在美國找工作時你只需要準備一份詳盡的履歷表,詳細的記載自己的工作情況,再加上一份Cover Letter 即可! 但也有不少公司需要你檢附Reference及請你做Background Check, 這種皆是合理的要求!重要的是美國的公司根本不需要你的自傳!

其次,在面試時,主考官只要請你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就可以知道你的自傳;而且你的履歷表也充分表現一切!面試還是一切以你之前工作的經歷,工作技能為主,並且加以討論現在這個職缺的工作內容為何!至於你以前的生平事蹟, 豐功偉業,根本沒興趣知道,也根本不是重點!

既然老美公司能做得到求職者不需要檢附自傳,那為何台灣的面試者做不到呢? 美國能,為何台灣不能? 為何需以自傳寫得好不好來斷定一個人錄取的重要標準?

因此我現在質疑這種檢附自傳的可行性?如果你是主管, 你會以工作經驗為優先考量,還是以自傳為優先考量? 台灣的面試者若以自傳寫得好不好便來斷定一個人的重要標準, 我現在會認為這未免太膚淺了!

延伸閱讀:

在美國應徵工作時可以不回答雇主個人隱私問題
從美國工作觀點看台灣寫工作週報的可行性
請問你有在美國的工作經驗嗎?

2008年1月11日星期五

在美國應徵工作時可以不回答雇主個人隱私問題

在美國待久的人都知道,不要隨便問人三件事情:

1. 不要問人年紀多大
2. 不要問人薪水多少
3. 不要問人結婚與否

我曾經在聖地牙哥工作時,和一位來自丹麥的 development lead 還有點熟,那時去吃中飯的途中,我和他開玩笑的說: Are you married? 結果他說: I am divorced. 當場讓我傻眼! 連忙和他說對不起,幸好他脾氣很好,覺得無所謂,不然我會覺得無地自容!

台灣不向美國一樣, 雇主還可以問應徵者的個人隱私,如下:

1. 婚姻狀態?
2. 國籍為何?
3. 有無男女友?
4. 宗教信仰?
5. 健康程度?
6. 家庭狀況?

在美國,上述個人的隱私權是絕對保密的,而且法律也有規定!若雇主面試時,應徵者已覺得問題令他感覺不舒服時,可以當場委婉並拒絕回答!若雇主還是執迷不悟,就已違反法律!當然面試時應取決於當時的環境及一些可以容忍的範圍之內!但是美國雇主都應該知道,只會問應徵者的工作經驗,技能問題! 個人的隱私權是不太會問的!

我很討厭台灣面試的性向測驗,而且有些雇主面試時還身家調查!若上述我提的這些事能夠納入台灣的法律,我第一個舉雙手贊成!

延伸閱讀:
質疑台灣履歷表需檢附照片的做法
在美國看PMP 證照-是白人的最後一道防線?

2007年10月2日星期二

從美國工作觀點看台灣寫工作週報的可行性

我曾經在台灣工作一段時間,換過不少公司。大眾電腦是我唯一寫過工作週報的公司。那時我覺得公司員工因為公司制度問題,而放下手邊工作,利用不少時間寫這一禮拜的工作內容,各單位主管批閱後,最後再讓副總看。有些人寧可花一天時間詳述其工作內容,就是為了取悅副總。副總也覺得工作週報可以表示一個人的工作認真度。你若工作週報寫不好,就會被檢討。

我以前主管曾經和我說:工作週報你要怎麼寫隨便你,反正又不是我要看的,是副總要看的。我曾經試著寫詳細點,可能是表達不好,沒有結語。有一天被他叫進小房間說:有些工作內容你不見得要寫在工作週報上,只是會突增困擾。頓時我覺得寫工作週報真的可以代表一個人的工作認真度嗎?若有人很會迎合副總胃口,寫出來的週報是一級棒,這代表這一個人真的是工作認真嗎? 離開大眾電腦後,問了不少同行朋友,他們一致都認為只有老牌的大公司才會有工作週報的制度。軟體公司普遍是沒有。

後來到美國工作,我發覺一個現象:從事軟體工作的人,都是已專案為導向,老闆都是用 MS Project 或是其他的工具掌握每個成員工作的進度。 有些老闆知道大家都很忙,所以會利用 E-mail 先通知大家說每星期五早上 10 點到他辦公室報告進度。 他只問你工作要花多少時間可完成,給他一個估計的時間。

此外,每天早上大家都要開會,報告你昨天遇到什麼困難,完成何種工作,今天準備要做什麼, 經由互相報告,才會知道你是不是進度落後,是不是哪裡做錯,因此開會很有效率。 這種會議我們稱做 Scrum 。

經上述的說明, 這時候我的想法卻是:如果這發生在台灣的大公司,既然老闆每天都已經知道大家的工作任務為何,也有 MS Project 工具追蹤,此時工作週報是否可以廢掉了呢。若是副總想知每成員工作內容,請各單位主管報告不就行了。

我後來看了康熙帝國連續劇,體會更深。康熙看了奏摺曾說:為何每個省報上來都是好事,但事實上卻不是如此。工作週報是否可以如此闡述呢?

工作週報有其歷史淵源,我並不認為它適合現在的軟體業。公司應該因部門而制宜,而不是完全推廣到每個部門,你認為呢?

延伸閱讀:
喜愛美國工作的會議-Scrum
美國軟體工作: 一個會議,三個環境,九個成員

Locations of visitors to this page
自訂搜尋